0
影片推薦
活動介紹
文章推薦
典璧尼嘛尊者簡介
典璧尼嘛尊者講經
典璧尼嘛尊者開示
典璧尼嘛尊者著作
尊者著作免費結緣
牟尼季刊文章閱讀
法相集及簡介
學佛感應
說明
學 佛 感 應
有很多學佛的人,渴望知道學佛的感應:「學佛真的有感應?」
究其實,感應之事,幽微顯著,無處不在,只是一般人疏於注意,致未發現而已。每個人均可於目視心想之間,了然感受到感應之微妙;凡是耳聰目明,澄心觀察,學佛的善妙感應,實左拾右得,隨處可見。
因為,學佛之人,自古而今,自中而外,從未截止,綿續不絕。十里觀音,百里彌陀,處處可見學佛之人;處處均有梵音崇寺,金身輝煌而可禮,宇宙何處不長舌。
誦經、讀經、講經,修持之事, 無論里墟陋巷,或鼎食之家,均隨地可見,莫不精勤吟哦,三復於佛。由此可知,佛法之重要與價值,已深入人心,人人心領神會。
若是學佛全無感應;無好處,何人願意出資建廟;何人願意莊嚴金身?金身一座,少則數萬;多則億萬。如泰國之立佛,尤為無價之寶。類此不貲之奉獻,累年之雕刻,即可確證學佛感應之不虛。
若非感應殊勝,溥利時霑,何人願意如此費心耗神,動用巨資,裝塑金身?
信佛之人,男女老少,貧富貴賤,莫不堅心定志,行諸慈善,利人損己。學佛的人,均忍受諸苦,心廣體胖,有非常之肚量,行非常之忍耐。
因為,學佛的人,個個心地朗然開闊,因此,可以經得起諸苦的折磨摧殘;諸事的凌辱虧損。
有學佛之人,身勞重疾,然不以為苦;饑火燎心,然不以為餓;身役形憊,然不以為勞。日常生活,素心簡行,藜藿為甘;粗衣淡食,褐糲不棄。甚至日日經行,廢食忘寢,亦不以為厭。
凡此,皆是入佛正見,深得無窮之法喜所致。此為禪食法味所生的無上淨樂,更是學佛至高的感應所在。
以上事實,觸目可睹,充耳可聞。在這世上,得此法喜,享受清福之人,可謂無窮無盡,無邊無際。窮古至今,無以算數。
由此可知:
學佛是何等的寶貴。
若無此寶貴,即無以上之事實。此為真正實心學佛的價值所在;亦為學佛之明證與事實所在,更是最大感應所在。
譬諸農夫栽種,闢山犁田,方日炎正盛之時,依然耘耨不輟,無視於太陽之熾,烈風之暴,淋雨之漉,忍苦耐勞。難道是神呆智凝?非也,因為耕種之中,可以有豐碩之收穫故。
勞工之人,粗重煎汗,寒冰凝血,日復一日;由朝而夕,勞筋勞苦,為何無絲毫之怨言?因為他心中明知:可以換取工資。若無工資可得,何苦如此?可見,絕非白費血汗。
他如麵包師傅,清晨即起,披星戴月,揉製香甜可口的麵包,再分送食品店出售。何苦不於清晨時,運動強身?辛苦烘焙,供人食用,所為何事?皆為掙得財利之故,才甘心受苦如此。
試觀通衢大道上,車水馬龍,日流不息,既耗油、又費時。何以靡費如此?究其實,人車如此耗費,皆為了各人之代價,利益。絕非毫無目的的盲目行駛,胡亂費油費時。
再以廚師為例,烹炮蒸煮,山珍海味,客來即上;盡其精美,極其色昧,所為者何?絕非情興意至,徒供品嘗而已;皆為奇贏之利故。
生病之人,病至沉篤,必須開刀,則親書印署,簽具願書,歡迎醫生在身上開腸剖肚。不只此也,肉剜血瀝之餘,尚得親奉巨款為謝。何以需如此忍痛受疼?何以請人宰割,還得禮金答贈?皆非無緣無因,乃為了去疾療瘡之故。
因此,世上諸苦諸勞,莫不有其代價。學佛亦然!若無感應,則佛法必無人演說,金身亦無人雕塑、供奉;佛堂、寺廟,早為陳跡傳說,無人崇建。至於佛經、內典,已湮没無餘,消失在歷史之中。更何況三衣、佛冠,恐如夏禮陳丘;徵考無地了。
然而,佛寺隆崇,精舍淨潔;修行,拜佛之人絡繹於途;佛經梵樂,奕世翻刻,汗牛充棟,千千萬萬,無有窮盡。由此可證:學佛絕非徒勞;必有其甚深微妙,不可言說之功德。學佛必有無上之享受、福樂。學佛必有大解脫,大法喜之故。
一般未深入學佛,親領法味之人,何能證知?因此,祈望大家,多學佛,皈依佛;多親近修行聖衆,多發心探訪佛的真理;修行佛的慈悲心。
只要發心深入探求,人人皆可得到無上的法樂,而領受到學佛無窮的感應。
恭錄牟尼季刊第七期p56
恩師 典璧尼嘛仁波切講述
瀏覽記錄
忠誠空中佛堂
會員登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