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

忠誠佛堂

  • ...more
    瓜展 偈
    欲打五陀螺 偈
    ...more

    道德心

    道德心
    編號
    M07072

    說明

    道 德 心

     

    具道德者,舉凡食衣住行及育樂方面,只要自身有些微之利益,必千心百計,思慮如何利及於人;從不私自獨享,惟願共享福樂耳。

     

    但道德心有大小之分:小德者,利僅及於交往的人緣與六親眷屬;而大德者,持公平公正之心,澤及宇宙法界;普霑有情衆生。故道德心之發用,並無宗教之分别;道德之所趨,衆生無不欣然悅往,故為建立安和樂利之社會,所不可或缺的基石!唯有提升個人修身的小道德,為立世築基;為用世立址,方可進而齊家,治國、平天下。

     

    孔子云:「德不孤,必有鄰」,有德望者,和氣致祥,忠厚待人。方寸之間,時含和熙,即使區區小惠,卻帶給他人莫大的心靈慰藉。縱有能力不及之處,那顆熱忱的赤心,未曾退卻過。有時為了救度他人,枵腹從事,不辭辛勞甚且犧牲性命,肝腦塗地,經百死而勇往,煉泥塗而不回,只為成仁取義,利濟他人。因而人人或沐其恩;或感其德,皆樂於親近與學習。

     

    而自身為利濟他人而臨逢危境,吃苦吃虧,受冤受辱,一概無怨無尤,無悔無恨;安之若素,甘之如飴;守正不阿,行仁不苟;謹守著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的原則。為令衆生及早悔悟,在痛苦中,仍不忘將自己苦以成道的經驗,告誡於人。相反地,失德之人,雖目視他人危急臨身,困頓險阻,仍聽若罔聞,視若無睹,吝於施捨援手,甚且幸災樂禍,落井下石,將本身的快樂,建築於别人痛苦的身上。

     

    於日常生活的周遭相處中,時有發現同一往來,交情深厚的親友間,或喜從天降,平安度日,或黄楊厄閏,禍不單行。何以有此差異呢?其實在静觀之後,深思之餘,稽考聖賢之理,仙佛之訓,可知一切變故之因由,全在於造德或失德之别。失德者,當時運不濟之期一屆,神怒鬼怨,人天共憤,勢當大難臨頭。反觀,有德者,心量廣大,功德博施,作善乃降禎祥;厚德終載宏福。誠如中庸所云:「故大德,必得其位,必得其福,必得其富,必得其壽。」

     

    在學佛修持的歷程中,每每前往道場聞法聽經,無形中温享團體的護助,和樂喜悅的氣氛。而道場的溫暖,乃托佛之福蔭與加持;更需仰賴每一份子的道德發揮和心血投入,始能相轉法輪,護持正理。

     

    故實修實證之學佛者,應盡心盡力奉獻於衆;將利益功德毫無保留分化於一切有情衆生。習佛之廣大肚量,與無邊道德;以人心合天心,必得無上之妙樂,成就世尊之清貴。

     

    恭錄牟尼季刊第七期p72

    恩師 典璧尼嘛仁波切講述

     


    瀏覽記錄

    道德心
    M07072

    忠誠空中佛堂

    累計訪客人數:1832491
    System Power by DS
    看看其他人都找了什麼

    會員登入

    登入帳號
    登入密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