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

忠誠佛堂

  • ...more
    瓜展 偈
    欲打五陀螺 偈
    ...more

    唸虛行實

    唸虛行實
    編號
    M07090

    說明

    唸 虛 行 實

     

    誌公禪師大乘讚頌:

     

    「口內誦經千卷,體上問經不識;不解佛法圓通,徒勞尋行數墨。」

     

    以數唸珠持佛名號;按旋律唱頌佛偈;敲木魚誦經。木魚表義:人間無常;早晚課的唱頌,表以晨鐘暮鼓,聲聲叫醒大夢中人。

     

    普賢菩薩警衆偈 誦曰:

     

    「是日已過,命亦隨減,如少水魚,斯有何樂?大衆!當勤精進,如救頭然,但念無常,慎勿放逸。」

     

    如是菩薩慈悲勸醒世人,莫把光陰等閒空過。唱誦乃是習定之方便法門,尤能培福。一心誠敬持誦佛號,反省心地之清淨,能感應十方諸佛加被我們,令生吉祥如意。但一切行持最要緊能開悟自性;佛法開權顯實,要在體悟空寂性,證空寂方是究竟。

     

    學佛修行非在口唸,重在心行。

     

    人生中多生多劫累積之習氣,佛教中稱為業力。經中常示唯有發大願力,才能破除業力。一個人修學善行不難,難在斷除惡習。不是犯殺、盜、淫、妄、酒才是作惡。心頭常起輕浮的妄念,乃致三業不淨皆是。

     

    有人會說:起善念做善事就好了嗎?不錯!學佛行者,一定要深信因果;人為善,福雖未至,但禍已遠離。人為惡,禍雖未至,福卻遠離。修善至少能得人天福報,只是有為之布施,功德有限;無為的布施,功德無量。切勿執著於心,行所應行,捨所應捨,方是清涼心地行。釋迦牟尼佛,當時講經說法四十九年,卻說未講一個字,如佛之不執有為方是功德。

     

    世人學聰明容易,學明性難。過去有位老禪師,他的徒弟、徒孫也都為人師表了。有一天,老禪師來到徒弟的寺廟。因年紀老邁走路遲緩,碰巧有一位可算是他的徒孫輩者在掃地,見到老人家走得很慢,礙了他掃地的工作,便不耐煩的說:「老人家走開一點,你没看到我在掃地嗎?」老禪師回答道:「是、是、是,對不起!對不起!」老禪師真正是個大解脫者。

     

    古人以生死事大,豈可只學語言、文字、理會古人公案,下得三五佰轉好語,便當得也?只在俗智上理解,但此心之邪念不肯休。則聰明黠慧,有時反而成為障道之本。愈透徹愈低心,愈高明愈韜晦。作箇百不知、百不會、看似無用之人,行不沾塵,言不驚衆,澹然安閒,常行恭敬,始堪保任於一切違順境界,心不動搖,志無改移。快樂不是依賴外境,才能安穩。

     

    上師也常慈悲開示:每天最少禪坐十分鐘或半小時,等功夫到家時候,行、住、坐、卧,一言一行,一舉手,一投足,或動或静無非是禪。但初機行者無法動中定,只好先學静中定;頓息諸緣,大休大歇,忘名棄利。坐斷空間、時間。坐斷過去、現在、未來。聖、凡、真、假、是、非、人、我;一心清淨,渾然同體,覺悟苦樂生死夢中事耳。

     

    法無深淺,惟心有深淺,修行重平常心,老老實實,歇諸妄念,不起妄緣,即如如佛。

     

    師偈曰:

    法要實行求涅槃

    強執分别墮黄泉

    放下心中是非串

    證修菩提人樂觀

     

    恭錄牟尼季刊第七期p90

    恩師 典璧尼嘛仁波切講述

     


    瀏覽記錄

    唸虛行實
    M07090

    忠誠空中佛堂

    累計訪客人數:1832586
    System Power by DS
    看看其他人都找了什麼

    會員登入

    登入帳號
    登入密碼